冬之美,在于積蓄與勃發;教之美,在于鉆研與提質。游戲后的分享環節是游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發展的關鍵步驟。為了提升教師組織游戲分享環節的能力,幫助教師優化提問與回應幼兒的策略,促進幼兒在分享中不斷學習和發展。三堡中心幼兒園于12月4日開展“聚焦幼兒游戲分享,提升幼兒游戲水平”現場教研活動。
環節一
明確概念
老師們圍繞“什么是游戲分享?”展開了討論,緊接著進行分享討論的成果。
馬瀅老師:
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分享感受,促進自主學習的過程。
陳潔老師:
游戲結束后,針對問題、難點交流,梳理幼兒游戲經驗,提升幼兒游戲水平的過程。
肖青老師:
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講述、討論和分享他們在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和感受或碰到的問題和矛盾的過程。
經驗總結
游戲分享即是游戲結束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幼兒在游戲中的經歷,借助對話、繪畫、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表達交流,以幫助幼兒梳理游戲經驗,提升游戲水平的過程。
環節二
探尋分享與交流的價值
“為什么要開展分享交流這一環節,它有哪些價值?”我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
第一組:
1.可以促進幼兒情感、社交技能發展,提升認知發展。
2.可以讓教師深入了解幼兒、評估幼兒。
第二組:
游戲分享可以促進幼兒深度學習,體驗交流樂趣,幫助幼兒梳理經驗,促進幼兒遷移運用。
第三組:
在游戲分享中幼兒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從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拓展幼兒日常生活和游戲中的經驗。
經驗總結:
幼兒方面:
1.能激活幼兒與游戲有關的新想法和創造力,豐富、拓展游戲內容和情節,提高幼兒游戲水平。
2.能讓幼兒在語言表達、認知、學習品質、師幼互動等方面獲得發展。
3.幼兒在游戲分享和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傾聽和被他人傾聽的機會,表達、修正、改變自己的觀點。
4.體驗分享的快樂,感受交流的樂趣。
教師方面:
1.教師能夠借助游戲分享更加了解幼兒的游戲背景和游戲經驗。
2.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將零散的認知經驗進行梳理和重構。
3.找到合適的教育契機,生成班本化課程。
環節三
交流提煉,找尋實施中的共性問題及策略
本環節老師們結合平時的工作經驗,陳哲老師收集了大家在分享與交流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困惑。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上不知道分享什么,分享內容難以聚焦。
2.分享形式單一
3.老師單向輸出過多,師幼雙向過少
4.分享時間不夠,幼兒泛泛而談
在各位老師的探討下,陳哲老師又將這些問題策略進行提煉,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1.分享與交流的內容:捕捉閃光點、聚焦矛盾點、詮釋未知點
2.組織與實施的方式:集體分享、小組分享、個別分享
3.分享與交流的方法:視頻、照片呈現;繪畫表征;實地參觀;錄音、記錄(午睡前播放);小記者角色扮演
4.分享與交流的時間:碎片時間;彈性分享;精簡表達;留存資料找到合適的機會說。
環節四
案例剖析,拓展分享與交流的方式
前期老師們都對班級游戲中分享交流這一環節進行了梳理,結合年齡段的幼兒特點大家分組討論了游戲分享更深一步的實踐思考,并結合案例開展了“分享與交流”的小組展示。
經驗總結:
小班:
1.利用實物、照片、視頻、語言描述進行提示
2.支持兒童用肢體動作進行回顧,教師進行語言重構
3.單獨進行1對1游戲回顧,家園共育
4.給予表達的框架,指導幼兒如何說
5.不斷追蹤式提問
中班
1.趣味當先,引發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聚焦引領。
2.以集體分享為主,逐步加入小組分享。
3.開放性的提問,激發幼兒有話說。
大班
1.將主動權交給幼兒,由幼兒主持或者組織。
2.引導幼兒提出質疑。
3.對他人游戲的建議。
4.給予他人幫助(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怎樣可以幫助他們)
5.語言自由表達,可以辯論方式開展。
最后,周園長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了梳理與總結。
一、游戲分享:教師的關注點,幼兒的生長點
1.游戲分享是教師了解幼兒的窗口
2.游戲分享是評估幼兒發展狀況的有效方式
3.游戲分享是蘊含教育價值的課程資源
4.游戲分享是幼兒發展的良好契機
二、游戲分享:尊重幼兒,根植經驗
1.分享的主體是幼兒,教師的作用在于“穿針引線”
2.分享的內容來自幼兒,切忌“貪多嚼不爛”
3.分享的形式靈活多樣,避免“始終如一”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每一次教研,都是為了孩子,每一次教研都是思維的碰撞,每一次教研,總會有新的收獲。教有所獲,研有所得,以教促學,只為把更好的教育帶給孩子,“研”途有你,一起共成長,學習從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