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書 多讀書 讀好書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而讀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能夠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閱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朱永新老師的《未來學校》和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三本書,收獲頗豐。
吳非老師的力作《致青年教師》是他的告別講臺之作,講述了他一生的教育經驗。在他所寫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感觸頗深,因為我從未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講課,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三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本書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這一節,書中有這樣段話:"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樣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回想起自己,我也曾心胸狹窄過,不禁反思自己的言行,想要培養出什么樣學生,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老師。正所謂為人師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致青年教師》講述了吳老師一個又一個親身經歷或是身邊的真實案例,捧著這本書就好像在與老先生促膝長談,對我這名入職不久的教師影響頗深。
朱永新老師的著作《未來學校》具有強烈的超前意識,它不僅是對未來教育的一種預判,更引領著我們去重新定義教育。讀完這本書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未來,看到了未來網絡型的學習中心,看到了更具有個性化的課程體系,看到了13歲的孩子與72歲的老人在學習同一門課程,看到了各個國家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學習同樣的內容,看到了智能機器人在聲容并茂地給學生們講課,看到了更具有公平性的學分銀行式的評價體系......《未來學校》是一盞指引著我們不斷探索新教育的明燈,朱永新老師通過大量經典論述和生動的案例,讓我們點燃了心中的希望,相信那更具有高效性、針對性、包容性、開放性的未來教育就在眼前。
魏書生在書的自序中寫道:“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播種耕耘的職業,這一職業應該是神圣的。愿我們以神圣的態度,在這神圣的崗位上,把屬于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們無愧于自己的學生,以使我們的學生無愧于生命長河中的這段歷史。他是確確實實地在育人。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思想,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這一“地下工程”,知識之樹也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級,總認為學生太小,不懂事。我對他們傾注了所有的愛,為他們犧牲了多少休息的時間,可他們毫無感覺,不能體諒。有時自己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可學生照樣若無其事,不知發生了什么。細想之下,這也應該是自己的管理不當,沒有引導學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體諒人,沒有讓他們形成這些良好的品質。不能體諒老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該“眼睛向內,提高素質,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教師的自我發展是一項道阻且長的事業,作為教育者,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長流水。要使這條長流水永不枯竭,就要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讀書讓我們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讓我們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讀書,使我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終充滿著激情。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要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今后,我將依舊延續著每天讀書一小時的閱讀計劃,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蘊的優秀教師。
大許鎮太山小學宋欣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