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什么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是以教師的“講”為標準,還是以學生的“學”為標準?11月1日下午第三節課,銅山區單集鎮八湖小學開展了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教研活動。
該校鼓勵老師把功夫用在課外,精心備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心中始終裝著學生,除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善于分析學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珍惜課堂每一分鐘。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切實實現課堂教學中“主角”與“配角”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多給學生時間思考,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發揮個性,走上創造之路。科學提問。如何才能科學地組織問題呢?首先,要科學選擇提問,太簡單的內容自不必說,但如果問題太難,超出學生的知識范圍,白白浪費掉很多思考或討論時間也于事無補。可見,設計的課堂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考慮學生實際,這樣才能使他們通過思考獲得成功的愉悅,從而提高時間利用率。其次,提問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還有,在學生思考時,教師要掌握介入指導的時間。如果學生還沒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會減少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介入過晚則會讓學生過久處于迷惑狀態,造成學習興趣降低。當然,根據實際情況,有時教師無需介入,學生們就能解決問題。優化板書。過繁的板書容易造成時間的浪費,因此,板書要提綱挈領,克服冗長。調控紀律。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形式更加靈活,提倡多讓學生進行合作探討。一些教師為保護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而不敢限制學生紀律,其后果導致課堂紀律失控,學生不但沒有因之增長能力,反而造成學習效率不高。課堂紀律應該做到嚴而不僵,活而不亂。調節情緒。人不可能總是處于良好的情緒之中,教師不能因一時的情緒低落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教師要合理調節情緒,保持良好教學心態,語言上抑揚頓挫,有起有伏。要善于把握最佳時間。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 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
通訊員:周亞;審稿人:詹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