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您好!寶貝們進入即將進行小學,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經濟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才競爭壓力的不斷積聚,家長們越來越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優質教育。然而,對幼兒實施怎樣的教育才能夠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怎樣幫助幼兒從幼兒園教育順利過渡到小學教育,同時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我們為各位家長提供了以下切入點:
幼小銜接“接”的是什么?
1.生活習慣培養
小學和幼兒園相比,比較大的變化是每班孩子數量增多,教師數量減少,一些簡單的事情必須讓孩子自己去做,這就要求孩子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培養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
例如: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教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文具和玩具,讓孩子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學會削鉛筆等。
(2)要求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會簡單的勞動技能。
例如:會開關門窗、掃地、擦桌子等,在游戲或就餐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圖書、餐具和其他用具等。
(3)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例如:明白一分鐘、十分鐘、半小時等時間段有多長,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些事情,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2. 行為習慣培養
(1)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
良好的坐姿顯示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個人修養,而且良好的坐姿對孩子的身體也有益處。
(2)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例如:養成做事有計劃、有準備的好習慣,從課前準備工作開始培養。爸爸媽媽可以在進行學習活動前,給孩子十分鐘的準備時間,讓孩子完成喝水、上廁所等準備工作,當學習開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專注于當下的學習。
(3)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例如:碰到長輩、老師要主動上前打招呼,碰到同學要主動打招呼。在公交車上碰到老人、孕婦要主動讓座,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在家與孩子交流時,需要關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語。
(4)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講衛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特殊的疫情時期,我們更應該向孩子傳遞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讓孩子勤洗手、戴口罩,不輕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凈的東西等。
3. 學習習慣培養
(1)良好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能促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還是孩子應該具有的一項重要學習習慣。想要孩子在學業上走得長遠,就必須培養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這是所有好習慣中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2)正確的讀寫姿勢
讀寫姿勢要正確,身體坐正書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個“一”字要牢記。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邊有一拳,在讀書寫字的過程中,讓孩子們保持規范的坐姿和握筆姿勢。
4.良好的心理準備
(1)對小學生活感興趣
激發孩子上小學的熱情。千萬不要用“這么簡單都不會,進入小學怎么辦?”“上了小學就要吃苦頭”等話來嚇唬孩子,這將讓孩子感受到學校的壓力,而是要說一些欣賞與鼓勵的話,如:“你真的長大了”“你越來越像小學生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很自豪。會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積極的情緒會幫助孩子克服很多問題。
爸爸媽媽在家和孩子們多聊聊關于小學的事,了解孩子們對上小學的困惑及擔心,及時幫助孩子克服相關困難。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雖然出不了門,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和上小學的哥哥姐姐視頻聊天,采訪一下哥哥姐姐們,向他們問一些關于小學各個方面的問題,這也是孩子了解小學生活不錯的方式。
(3)查閱小學的各種設施及環境
孩子們對于小學一定充滿著好奇感和新鮮感,疫情當下,直接帶孩子參觀小學可能不太方便,爸爸媽媽可以上網為孩子們收集一些小學的圖片、視頻,帶孩子們來一次“云參觀”。參觀結束后,可以讓孩子用畫筆記錄下他心目中的小學。
面對幼小銜接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態度?
上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上小學的問題,不能單純以上小學可以背書包、戴紅領巾等表面現象吸引孩子,要通過參觀、交談等活動,正確幫助孩子了解小學及小學生的生活,激發孩子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從而形成正確的入學動機與學習態度。要以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孩子,既不要過于緊張,也不要松懈,要激發孩子上小學的熱情,全面關注孩子的發展,面對問題時積極與孩子溝通。在幼小銜接這一特殊發展階段,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成長過程。
如何激發孩子上學愿望?
家長可以在暑期帶孩子到附近或將要就讀的小學實地參觀,與孩子一起熟悉學校的環境,如:教學樓、圖書室、微機室、操場等,激發孩子對學校的向往。可邀請周圍認識的小學生來家做客,讓他們講講學校的事情,如:學習、考試、活動等,讓孩子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對小學的陌生感。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影響孩子,正面引導幫助孩子了解小學生的生活。
如何減輕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心理?
孩子進入小學以后,將開始獨立處理周圍的事情,部分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因此在孩子入學前,家長就要試著讓孩子從心理上“斷乳”,可以有意識地延長離開孩子的時間,增加孩子獨立活動的時間。要有意識地給予孩子決策權,盡可能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根據課程表帶好相應的學習用品等,只要是積極參與,即便是微小的進步也要作出充分的肯定。另外,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避免諸事都讓別人幫忙的現象。
幼兒園的話
幼小銜接不等于“小學化”,不能簡單地將幼小銜接理解為“知識經驗的銜接”。成功的幼小銜接,不是小學知識的提前傳授,也不是小學教育模式的超前進行,而應該專注于學習能力的準備。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能力的發展才可以讓孩子的學習長久受益,能力準備是幼小銜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識的學習,幼兒上小學的興趣、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和責任感的培養是更為重要的內容。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