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第一階段,全體老師開展了自主閱讀,學校給語文老師們推薦閱讀的三本書是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怎樣做》、蔣軍晶和劉雙雙老師的《如何設計閱讀單》、李懷源的《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給老師推薦的兩篇文章是薛法根、梁昌輝老師撰寫的《整本書的導讀要義與教學策略》和李懷源老師撰寫的《小學“讀整本書”教學的方向、方式與方法》。
活動第二階段,各年級組老師結合本年級和我校的整本書閱讀公開課及課外閱讀指導活動,開展了“整本書閱讀教學”交流活動。
活動的第三個階段,學校語文學科全體教師集中閱讀交流,各年級組選派2位老師進行讀書匯報。這一次讀書交流活動,由李蒙老師和張梓玲老師主持。
一年級組錢萍老師代表年級組匯報了閱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一書的感受,主要談了如何確定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她談了整本書閱讀的方向、方式和方法。一年級組老師認為要實施整本書閱讀,首先要明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包括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對文本框架的整體把握、掌握整本書的語言風格和寫作特色,包括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包括思維及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還包括開啟開啟學生的智慧、啟迪心靈、傳承文明;其次,讓學生通過閱讀領會表達的妙處,要讓學生通過自己動腦筋,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用老師提供的導讀單,來發展閱讀的能力,不同年前段的學生,閱讀的要求應該有所不同,不同題材的文章,在閱讀指導中,也要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特點,掌握閱讀的策略。
一年級組金璐老師介紹了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她提出,李懷源老師在《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閱讀思維導圖,包括人物特征圖、故事結構圖、故事主題圖等思維工具類型給我們提供了模板,在實際的教育中我們可以選擇優化使用;低年級進行繪本類的整本書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書名、插圖內容推測故事的內容和發展,還可以“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不同類型書的人物、故事結構和主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領學生對人物進行深入的思考,去探尋故事背后的含義。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材料的取舍就顯得尤為關鍵,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或者是能夠很好將主人公的特點呈現出來的精彩部分,從這些章節入手引導閱讀全書,讓學生體驗到閱讀整本書的樂趣。
二年級組張梓玲老師就閱讀《如何設計閱讀單》一書,介紹了怎樣設計“閱讀單”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可以抓住文本的特點設計閱讀單,借助閱讀單引導孩子關注故事里的轉折、故事里的矛盾、故事里的巧合、人物的變化、表達特點、角色的動機等,從而發現文本的主旨、寫作的秘密等;其次,可以根據文本的類型設計閱讀單,借助閱讀單引導孩子探究成長小說、幻想小說、動物小說、冒險小說、偵探小說、戰爭小說、哲學小說、知識性讀物、人物傳記等不同類型文本的主體思想、敘事結構、語言特色;第三,可以圍繞閱讀策略設計閱讀單,借助閱讀單讓孩子練習預測、推理、聯結、比較、綜合、問問題、思辨等閱讀策略,將分享、質疑、議論、判斷等本來不可視的閱讀行為和思維路徑直觀地呈現出來;第四,可以設計通用型閱讀單,通用型閱讀單適用于多本書,可以帶領孩子們探知故事元素,進行梳理統整,練習、使用閱讀策略,學會鑒賞評價,展開創意表達……讓他們親歷閱讀體驗、建構與思考。
二年級組王鑫老師結合閱讀《讓學生學會閱讀一群文閱讀這樣做》一書及自己的教學,談整本書閱讀的方向和教學感悟。王鑫老師說,無論是群文閱讀,還是主題閱讀,目的都是讓孩子在課堂上能夠閱讀更多篇目,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抓好起點,激發興趣,做好整本書的推薦;明確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目的,堅持“語文性”原則,結合閱讀實際,開發“語文性”課程資源;把握好整本書的閱讀訓練方向,努力做到以“活動性”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師針對不同的整本書,應以不同的閱讀方法為重心,收獲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注重起點的深入挖掘,然后進行閱讀遷移。
她提出整本書閱讀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連滾帶爬地讀”,一是讀得開心,二是不必苛求字字落實,句句較真,包括瀏覽、快讀、清讀、跳讀,激發閱讀興趣。第二,“絞盡腦汁地想”,如一本書如何進入我們的精神世界,那就需要深度的思考;沒有思考的閱讀,其效益是值得懷疑的,精讀的時候要在書上重點的地方劃線,可以節省時間,提升閱讀的效率。第三,"挖空心思地用”,溫儒敏先生曾說"處處扣著寫作來閱讀是很累的,對于泛讀而言,確乎如此,但若是精讀,嘗試著將閱讀轉化為自己的表達資源,“讀以致用”還是非常必要的;“用”可以反作用于讀”,閱讀可由此走向深入。“用不局限于寫作,日常說話、交際和生活中都可以有意識地、有創造地使用。挖空心思"所強調的就是有意識地、主動地、嘗試性地”轉化。
三年級組張云老師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及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論整本書閱讀的討論課該怎么上,她表示三年級學生處于中年段。中年段學生已經具備整本書閱讀所要求的基礎能力,讀物也從繪本、橋梁書逐步轉向純文字的書,即真正意義上的整本書閱讀上來。由于閱讀時長的增加,認知的信息負荷成倍增長,學生往往會遇到對整本書的內容把握不完整、對人物的認識片面以及閱讀意志力不足等問題。導讀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架構整本書內容理解的策略,培養閱讀的意志力。因此,在對整本書的理解上,可以教給學生畫思維導圖、做人物卡片等策略,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閱讀思維的外顯,方便交流、點撥、修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時不僅應給予學生積極的閱讀體驗,為學生提供持續的閱讀動力,還應給予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以及給予學生及時的閱讀反饋。整本書閱讀可采取批注式、分享式、探究式、推介式、演繹式、映照式等方法。我們既要貼著學情來指導,又要注意適合整本書的特點,以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整本書閱讀的美好境界。
四年級組的劉娟老師結合《稻草人》教學案例談論了整本書閱讀的討論課怎么上,在執教《稻草人》導讀課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在討論交流的時候設置以下問題:這本書與其它的童話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歡哪個故事,有什么感悟?《稻草人》這本書為什么都是悲慘的事情?它的寫作背景是什么?它折射了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去理解這本書,認識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寫作主旨。
四年級組的劉妍老師以《十萬個為什么》(韓啟德主編)為例談中年級的閱讀討論課,以《武器與國防》分冊為例,目錄中將這本分冊的內容分為“歷史上的武器與裝備”、“陸軍裝備”、“海上力量”等十個板塊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各板塊間既有縱向的時間發展關系,又有橫向的共同發展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各板塊間的內在結構,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開展閱讀,比如:古代中國人的武器只有大刀長矛嗎?航空母艦如何精準地打擊敵人?哪種武器最厲害?這就需要學生把不同分冊中的知識進行聯系性的閱讀、分析比較、歸納概括,還需要學生把閱讀與多學科學習和社會生活集合,開展綜合性的閱讀、思考與表達。
五年級組俞寧老師和李玉茹老師認為:現在,人們對《西游記》的了解,尤其是學生們對《西游記》的了解大部分源于電視劇,而整本書閱讀可以讓學生們對于《西游記》這部名著的人物和主旨有深刻的認識。
以《西游記》一書的閱讀討論課為例,在討論課的開始,可以先了解學生的閱讀時所發現的問題,如: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可為什么唐僧每次都不相信悟空的話,非要說別人不是妖精?為什么到西天大雷音寺取經還要給看經書人行好處?如果孫悟空不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立場,西游記的結局將會怎么樣?西游記為什么頻頻出現“妖道”?豬八戒懶惰卻又不失圓滑,如果來到現代社會會怎樣? 面對唐僧的一次次責怪、驅趕,如果悟空離開取經四人組,《西游記》的結局會是什么呢?吳承恩想通過《西游記》反應怎樣的社會現狀呢?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的去理解整本書的主要內容,理解蘊含在書中的深刻含義。結合自己課前的閱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和集體分享展示,既可以讓學生品嘗到讀書的收獲和喜悅,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從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轉化,從而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六年級冀微老師以探究“《朝花夕拾》各篇故事主要人物對魯迅成長的影響是什么?”為主問題設計討論交流課。首先,指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基礎上,探究主要人物對魯迅成長的影響,指導學生自讀名著,深入思考,在文本支撐下形成學生個性化的觀點;其次,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閱讀心得、分享閱讀成果,特別強調要以文本內容為基本佐證材料談感想,并提出深入思考的問題;然后,通過多媒介課外閱讀和收集資料,思考和解決問題,撰寫深度交流的發言提綱。討論交流課,意在引導學生開展文本的深度閱讀和多媒介的與文本聯系性的閱讀體驗思考,通過學生之間交流碰撞以及教師的引導點撥來升華學生深閱讀的思想認識。在交流課中,同學們不僅能夠讀到溫馨的回憶,理性的批判,也鍛煉了審視能力與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