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銅山區(qū)長安路小學“長安書苑”舉行第五十七次讀書分享活動,本次活動由語文教師高玉榮老師分享,她分享的書籍是《兒童,閱讀的力量》。
特級教師李懷源相信兒童閱讀的力量,在本書中分享了他在多年的兒童教育過程中,對于兒童閱讀的理性思考,對于推動兒童閱讀的實踐策略構建,并基于自己的親身閱讀,從“體驗愛的溫暖”“品嘗生命的味道”“黑暗中的一束光”三個方面,分享了值得兒童遇見的49本好書。閱讀的意義是在閱讀行動中構建的,做一個好的伴讀者,帶領兒童與好書相遇,讓兒童遇見更好的自己。
高老師講到閱讀是通過圖畫、文字、符號等獲取意義的過程。把符號轉化為意義是一個心理過程,這個心理過程要有思維的參與。以思考為核心的閱讀,讓深度閱讀成為可能。以思考為核心的閱讀讓思想變成可能,閱讀和思考結合在一起,不然就會成為讀死書。以思考為核心的閱讀,讓閱讀過程變成研究的過程。有了思考這個核心,就會發(fā)現(xiàn)閱讀不僅僅有數(shù)量上的多少,更有質(zhì)量上的高低。閱讀指向人生的時候,指向人的內(nèi)心,指向人的思想的逐漸形成和完善。
每一種相遇都是一種緣分,就像我們遇到一本書。遇到書就應該像遇見一個人,不僅要知人、直面,還要知心。讀一本書是同樣的道理,不僅僅要看一本書的封面、封底、內(nèi)容,還要知道作者為什么寫這本書,這本書對我們的意義是什么。讀書應該聚焦在“讀懂”只有讀懂一本書,才有可能喜歡這本書。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第一層是字面之意,文本中具體的文字和圖畫。第二層是言外之意,隱含著文本背后的那個創(chuàng)作者。第三層是生命之意,這本書的讀者。
最后,高老師講到,閱讀是思考的過程。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為有思想的伴讀者。
本次分享,我們看到閱讀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甚至對成人的影響有多大。看完這本書,我們會愛上閱讀,會對閱讀有深刻的認識和思考,會爭分奪秒去閱讀,我們的氣質(zhì)和思想就會隨著讀過的書而發(fā)生變化,對孩子的閱讀教育也會更加從容和自信,相信只要我們領悟了李老師在文中關于閱讀的思想,就會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閱讀者和伴讀者!
高玉榮老師熱愛讀書寫作,用讀書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是一個研究性教師。作為課題主持人參與市級小課題三項,區(qū)級課題一項,其中兩項市級課題獲得了市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區(qū)、市獲獎,三篇論文發(fā)表在省級期刊。獲得區(qū)級“優(yōu)秀班主任”“教學先進個人”“優(yōu)秀先進工作者”“教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孜孜不倦,努力探索課程改革的新途徑、新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育格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讀書格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
通訊:周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