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華,華夏千年。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里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伙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如今,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淡。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二年級語文組設計了一系列特色活動,讓孩子們在文化的海洋里徜徉。
享節日之樂
在學完《傳統節日》這一課,老師們帶領孩子制作了傳統節日的手抄報,孩子們拿起手中的畫筆,在紙上描繪出了自己喜愛的節日,并介紹了節日風俗。稚嫩的畫筆、奇妙的想象力躍然紙上,創造出一幅幅美麗的圖。
尋漢字之趣
古時候,人們覺得貝殼很漂亮,很珍貴,所以把它們當作飾品戴在身上。而且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于是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甲骨文中的“貝”也來源于貝殼。這一課,老師采用了生字開花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偏旁歸類法,并引導孩子總結了相同偏旁的字和含義。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陽春三月,孩子們制作了迷你小風箏,將書法與風箏文化相融合,在漢字王國里體驗了放風箏的快樂。
品美食之味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想要了解傳統文化,必得從品嘗中國美食開始。在課堂里,老師創設東方小廚師的形象,帶著孩子們走進舌尖上的中國,他們用手中的畫筆開啟美食之旅,在紙上畫出自己喜歡吃的美食,并配上文字解說。
徐州作為美食之鄉,這里的美食自成一派,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里的美食既有江浙的溫婉精致,也有北方的粗獷重口。大肉包子、辣湯、烙饃卷馓子、地鍋雞、燒烤、米線等美食讓人垂涎三尺。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視頻的方式介紹了徐州美食。
通過本次跨學科活動,孩子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懂得了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性,相信他們會深深愛上中華文化,繼續尋覓文化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