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收集、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形成習慣更是今后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能正確決策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小學生分析數據能力的培養。
12月11日上午,黃山中心小學全體數學教師以五年級數學組徐艷麗老師執教的《復式統計表》一課為例,進行了專題研討活動。
01三度教研
一度教研:指導老師聽評課
二度教研:同組老師聽評課
三度教研:校級展示聽評課
02課堂展示
在《復式統計表》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簡單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但“新知”的學習,無論是再創造不一樣的統計表,還是解讀表中的信息來進行問題解決,都需要對收集數據,然后予以整理、匯總與分析。
在探究把4張單式統計表合成一張統計表的過程中,學生在平板上利用拖拽、覆蓋等功能,在小組內進行操作活動,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本課的教學內容,不只是填統計表,更是學生闡釋對數學數據理解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統計任務中感受非“復式”不可。同時,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填寫統計表的過程,也是對統計表中的數據展開分析的過程。這樣在學習與掌握統計的過程與方法中,體會數據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感受統計的應用價值,體會統計的工具價值,悟道統計的思想價值。
03反饋交流
在接下來的主題教研中,五年級數學組郝允軒老師以基于問題解決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為題,各組老師結合課例進行研討。郝老師指出數據分析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教師要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從中提取相關信息,根據不同的背景,選擇不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一年級的賀露紅老師說:“徐老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四張單式統計表的繁瑣,提出把四張統計表合成一張統計表的想法接著經歷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讓表格從繁到簡,從不明確到明確,最終形成基本的復試統計表。最后通過實際調查孩子們喜愛的圖書,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 過程有助于學生對復式統計表形成更加全面,更加透徹的理解。”
二年級孟楠老師說:“通過這節課的設計和教學,徐老師帶給我們兩點啟示:1.為問題解決而產生統計。‘所有的統計都是應用數學。’這說明,人們在產生統計的時候,就是因為對日常生活和實踐的數據有定量分析的需求。因此,學生學習統計知識,首先應該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去收集與整理數據,然后根據數據的特點和應用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復式統計表是面對信息量較大、類別較多的應用場景,進而需要對單式統計表進行合并而便于觀察、對比和解決問題。2.為數據分析而合并表格。新知如何在舊知的基礎上自然生長出來的?如何無痕地從單式統計表過渡到復式統計表成了老師們絞盡腦汁的問題。課始徐老師參照書本例題的編排思路,選擇自己學校學生的興趣小組數據,作為本次課堂的情境導入。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通過分層次的三個智力搶答活動,讓學生產生需求:有些問題不能從單個的統計表中快速直接找到所需的信息。因此,學生充分體會到整合幾張單式統計表的必要性。
三年級王彥潔老師說:“徐老師講的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為后續的復式統計表的教學奠定了基礎,還進行了分組合作,讓學生現場調查班內訂閱喜歡的閱讀書籍的情況,學生在經歷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作統計表和分析統計表一系列過程中,真切體會到這堂課的重點內容。”
四年級組張擎老師說:“徐老師這節課體現了不是為了統計而統計,為了數據而數據,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數據分析,彰顯了統計的應用價值。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徐老師參照本書例題編排思路。四張單式統計圖有效回顧舊知,通過分層次的搶答活動,讓學生產生需求:有些問題不能從單式統計圖當中快速直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讓學生充分體會要整合幾張單式統計表的必要性。通過學生的動態生成一步步合成了復式統計表。”
六年級高海瑩老師說:“徐老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收集、分析數據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使之產生對數據的深切感知,對相關題目能提取數據信息,并能通過分析數據來幫助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提高其數據分析能力,實現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主任總結到:本節課由四張單式統計表過渡到一張復式統計表,知識的過渡十分自然。在課堂中,教師給學生了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制造表頭,在交流中修改,尊重了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統計也和生活密切聯系。
最后,陳校長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正確的引導。在對本節課總結時,可以讓學生回顧一下創造復式統計表的過程,并讓學生思考統計的意義以及大數據對現代生活的意義。
教而有研則深,研而有悟則進。一堂好課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凝結著辛勤與汗水的磨課,每次的教研都是一次思維的碰撞,每次碰撞都是一次成長。數學組的老師們也將帶著新的思考和收獲,繼續蓄力前行!
圖文:李若凡
審核:關永亮
發布:陳柳